长春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际学生)
(■学术学位 □专业学位)
学院名称 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位点名称 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位点代码 0832
长春大学研究生院制
2021年 6 月 10 日
研究生培养方案编制说明
1、本方案要求按照规定模板编制。
2、方案(电子版)内说明性文字编制完成后应删除。
3、本方案要求以院(部)为单位打印,左侧装订,一式二份,学院一份,研究生院一份。
1、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术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3国际学生)
(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
一、学科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和发展依托于我校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中心从 1996年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农产品深加工理论与技术研究,在食品加工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开发、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科奠基人李荣和教授,2001 年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两次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学科于2013 年获批为学术型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017 年获批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还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本科专业。
学科历经多年建设造就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协作精神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拥有专任教师28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 21人,占 75.0%),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吉林省管优秀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人。
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功能性碳水化合物,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食品生物技术,形成了稳定、特色鲜明的4个研究方向。近5年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75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26篇),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学科整体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在省内同学科中处于先进行列,目前在大豆功能因子连续提取技术、大豆功效成分提取、节能减排和功效成分修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报告显示,我院科研成果“用于生产大豆低聚肽粉、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等10种产品”,按转化合同金额排序,我校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5,合同金额达到13500万元。
拥有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推广中心 1 个国家级平台,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农产品深加工吉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大豆加工生物技术工程实验室等 3 个省级科研平台,仪器设备总值 3000 余万元。
二、培养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要求是:
1. 国际学生在政治立场上必须对中国友好,拥护中国的外交政策。在我校学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以及我校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要了解中国,学有所成,成为促进中外友好合作与交流的人才。
2.国际学生须系统地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较深入地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有关实验技术和工程实践技能。能够运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开展本学科的新工艺、新理论、新产品研究和工程实践。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国际学生研究生必修高级写作、高级汉语、中国概况与国情、中国文化与体验,毕业时HSK达到五级且分数达到240分以上,应具有一定的汉语交流能力,并具有阅读本专业中文资料及中文论文的基本写作的能力。
4. 国际学生须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三、研究方向
1.食品科学
主要研究食品酶工程,基因工程菌构建,发酵工程,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分离纯化、生理活性,改性及衍生物制备,天然产物与功能食品。
2.粮油工程
主要研究大豆和玉米综合利用、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工程转化,蛋白深加工技术,功能性油脂开发与利用。
3.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主要研究吉林省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新技术,长白山特色资源加工、贮藏及副产物综合利用。
4.食品营养
主要研究食品营养与功能成分,食品营养因子的高效制备、代谢过程及作用机理,食品营养因子的开发及应用。
四、学制与最长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基础学制为三年,其中约一年的时间用于完成课程学习、调研、选题和开题报告等工作,学位论文的研究和撰写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半。在校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休学创业)为5年。研究生应在我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因客观原因未能如期完成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一般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具体参见《长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长大校发〔2017〕116号)。
五、培养方式
1.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指导小组成员要协助导师完成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发挥集体培养优势。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
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论文研究为主,重点培养硕士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学术活动、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根据教学计划研究生应按要求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取得学分,鼓励研究生采用自学方式获得学分。
3.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立足校内,同时加强与有关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联合,以此提高我校硕士生的培养质量,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4. 有计划聘请国内外专家来讲座,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养成良好的学术氛围。组织引导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有计划安排研究生作学术报告和发表学术论文,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学术水平。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国际学生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培养环节三部分组成,学位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27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7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2学分,课程学习时间为半年。一般硕士研究生完成16学时课程学习量,考核合格可获得1学分。(具体的课程设置信息见下表)
(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全日制)
类 别 |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学 位 课 程 17学分 |
公共 必修 课程
|
L0000000015 |
高级汉语 |
96 |
3 |
1-2 |
考试 |
5.5学分 |
L0000000016 |
中国概况 |
32 |
2 |
2 |
考查 |
0000000005 |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
8 |
0.5 |
1 |
考查 |
专业 必修 课程
|
0308320001 |
食品学科前沿专题 |
48 |
3 |
1 |
考查 |
11.5学分 |
0308320002 |
高级食品化学 |
32 |
2 |
1 |
考试 |
0308320003 |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 |
32 |
2 |
1 |
考试 |
0308320004 |
现代食品营养学 |
32 |
2 |
1 |
考试 |
0308320005 |
图谱解析 |
24 |
1.5 |
1 |
考试 |
0308320006 |
现代仪器分析 |
16 |
1 |
1 |
考查 |
专业 选修 课程 |
L0000000017 |
HSK6级 |
36 |
2 |
2 |
考查 |
限选 |
0308320007 |
专业外语 |
16 |
1 |
1 |
考查 |
6学分 |
0308320008 |
现代食品分离技术 |
16 |
1 |
1 |
考查 |
0308320009 |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
16 |
1 |
1 |
考查 |
0308320010 |
食品生物学实验技术 |
16 |
1 |
1 |
考查 |
非学位课8学分 |
0308320011 |
食品无损检测 |
16 |
1 |
1 |
考查 |
0308320012 |
科技论文写作 |
16 |
1 |
1 |
考查 |
0308320013 |
自由基理论及应用 |
16 |
1 |
1 |
考查 |
0308320014 |
天然产物提取与应用 |
32 |
2 |
1 |
考查 |
0308320015 |
活性成分与功能性食品 |
16 |
1 |
1 |
考查 |
0308320016 |
油脂精炼与加工 |
32 |
2 |
1 |
考查 |
0308320017 |
食品安全与评价 |
32 |
2 |
1 |
考查 |
0308320022 |
食品物化方法 |
16 |
1 |
1 |
考查 |
0308320023 |
技术与产品研发专题 |
32 |
2 |
1 |
考查 |
0308320024 |
食品加工新技术研究进展 |
16 |
2 |
1 |
考查 |
补修 课程 |
0308320018 |
食品生物化学 |
32 |
|
1-3 |
考查 |
至少2门,同等学历、跨学科必修,不计学分 |
0308320019 |
食品工程原理 |
32 |
|
1-3 |
考查 |
0308320020 |
食品工艺学 |
32 |
|
1-3 |
考查 |
0308320021 |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
32 |
|
1-3 |
考查 |
培养 环节
|
学术活动 |
1 |
1-5 |
|
第 6 学期末 登记成绩 |
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
1 |
|
|
|
中期考核 |
|
|
|
|
学分要求 |
|
应修总学分≥ 26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 24 学分,必修环节≥ 2 学分 |
2.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研究生教学方式遵循以学生为主、灵活多样的原则,把课堂讲授、交流讨论、试验结果分析等有机结合,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重视和促进研究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更多地采用案例式、研讨式、启发式和专题式等教学方式。
课程考核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所有课程学习均须通过考核,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采用百分制,60分及以上为合格。学位课原则上需安排考试,可采用闭卷笔试、开卷笔试等形式,一般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
非学位课可安排考试或考查,考试可采用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课程论文、研究报告、平时作业等形式,一般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3.补修课程
同等学历者、跨学科本科毕业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和《食品安全与卫生》(至少2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研究生需提供培养学院教学部门认定的成绩单,成绩³60分,方视为完成该环节。补修课程不计入学分。
4.分流退出机制
进一步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答辩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培养环节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
七、培养环节
1.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组)指导下,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本学位点培养方案和硕士研究生本人具体情况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2.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结合学位论文的研究任务,了解和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研究进展,阅读文献原则上不少于 30 篇,其中应含有一定比例的外文资料,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近两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教材、技术标准等一般不应列为文献资料。文献阅读报告不少于 4000 字,由研究生导师指导并组织考核。文献阅读报告合格后,才能进行开题答辩。
研究生开题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研究生应在大量掌握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和分析国内外该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的前沿动态、主要进展、研究方法及已有成果后,撰写开题报告。内容包括:①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③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及创新之处;④研究方案;⑤已具备完成课题所需的条件;⑥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措施;⑦进度安排;⑧主要参考文献等。开题报告通过后记1学分。具体办法按照《长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管理办法》(研究生院〔2020〕11 号)和《长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规定》(研究生院〔2023〕9号)执行。
3.中期考核(不计学分)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是对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及论文进行阶段等方面的全面考核,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学位论文中期等方面。
(1)课程学习
按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的要求,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及取得学分情况。
(2)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
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参加学术活动和专业实践完成等情况。
(3)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主要包括①学位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②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困难,拟采用的解决方案;③下阶段工作进度安排;④论文能否按时完成(包括预计完成日期)、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中期考核工作,使品学兼优的人才脱颖而出;而对少数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尽早进行分流淘汰。具体办法按照《长春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办法》(研究生院〔2020〕12 号)和《长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规定》(研究生院〔2023〕9号) 执行。
4.学术活动(1学分)
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3次以上由导师安排的学术交流活动,单独作公开的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每次活动均要求写出500-1000字的书面报告或总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在申请论文答辩时一并交学院。同时学科组织5人以上小组对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报告情况给与评定,视完成情况给分,作为必修环节的成绩。
八、学位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的国际学生申请学位,必须撰写学位论文。攻读硕士学历的国际学生,原则上整个培养过程均在中国完成。提倡来华留学硕士生撰写论文与其本国实际相结合。确因需要、经指导教师和留学生管理办公室同意,国际学生硕士生可以利用部分时间回国撰写论文;论文答辩工作必须在中国进行。研究生论文应有创新性、系统性、科学性。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可靠,应结合可能的应用背景作充分的仿真研究和可能的前瞻性研究。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际学生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倡实证研究。
1.学术成果
按照《长春大学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基本要求》(研究生院〔2023〕7 号)执行。
2.学位论文及预审
(1)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实施: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
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选题力求与导师主持或参加的省部级基金项目、高科技开发研究项目接轨。论文应接触学科前沿,其基本观点、预期研究结论或成果,应在学术上和对国家经济建设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
论文题目确定后,由学科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拟订和修订论文研究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在研究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提交阶段性报告,并取得导师或指导小组的帮助。
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文内容必须以硕士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实验、观测或调查的材料为主。论文还应反映作者查阅的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的本领域科学动态,并能对本课题范围内的重要文献有全面的评述。
(2)研究生从事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3)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研究学术论文要求撰写,否则,不接受答辩。撰写格式,一般包括:中文封面,英文封面,目录,中文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与分析(中、英文对照表格和图的说明),结论和讨论,参考文献,附录,索引,英文摘要,致谢等。
(4)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在该领域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如创建新理论、新概念,建立新方法、新技术等。对理论和应用的创造性成果应做出详细阐述。
(5)学位论文预审:为确保学位论文质量,要求硕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送审前,必须由指导教师先行审阅,且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资格审查合格后,再送同行专家评阅(评阅专家教指委有要求的按照教指委要求执行),学位论文评审采取“双盲”评审形式。详见《长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二次修订)》(长大校发〔2023〕48 号)和《长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规定》(研究生院〔2023〕9号)。
(6)学位论文提交的时间:一般在正式答辩30天之前,必须向本学科的学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提交正式论文。
3.学位论文答辩
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评阅,可参照《长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二次修订)》(长大校发〔2023〕48 号)进行答辩。
(1)答辩时应贯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确保质量,公平合理”的原则。
(2)获答辩委员会成员到会人数2/3以上同意时,方可做出通过论文答辩及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决议及学位申请人课程学习成绩、政治表现等进行审核表决且2/3以上委员同意者,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经与会半数以上委员同意,做出授予学位申请人硕士学位的决定,并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3)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讨论且2/3以上答辩委员同意,可作出在“一年内且不少于半年时间修改论文,重新答辩1次”的决议。具体办法按照《长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二次修订)》(长大校发〔2023〕48 号)执行。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修业年限内,按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修满个人培养计划全部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达到学位授予相关要求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具体参照《长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二次修订)》(长大校发〔2023〕48 号)执行。
十、其他
1.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由学校统一布置,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经学校批准备案后执行。
2.培养方案已经批准,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如遇特殊情况确需修订,必修按上述程序审批。
3.本方案自202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由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十一、参考书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方案制定人(签字): 方案审定人或学位点负责人(签字):
主管院长(签字 盖章)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盖章):